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无法代表全国情况。”宋兰合告诉记者。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
之所以交叉检测,是因为中国仅有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负责,这样的自检自测可信度不高。
这次普查,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
然而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
“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但宋兰合在纪律允许范围内,做了部分介绍:“那次全国普查,发现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结果表明,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还强调,2009年以来,城市自来水水质并无“太多改善”。
出厂即水质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自来水出厂后,经过输水环节,最终入户。绝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老旧,以及混乱的二次供水,也会带来新的污染。这样看来,居民饮用的自来水水质会是怎样一个状况。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
多位业内人士称,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也就50%左右。“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宋兰合表示,在众多专家和各地政府、水厂之间的说法差异上,他“坚定地站在专家一边”。
除城市水厂外,还有上万座小水厂供应乡镇,工艺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难保证。目前,没有这些小水厂水质的全面数据。
水质新标准很严,但没威慑力
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
上一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制订,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完成修订。标准委要求,各省级政府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中国的自来水似乎即将实现直接饮用。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制标准因为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并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此外,中国城镇自来水质检测次数太少。按照现行规定,即便是新标准,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通过少检,一些地方水厂可以避开水质不合格风险高的月份。所以检测时合格,不代表不检测时就合格。另外,水厂自检自测,检测合格就公布,不合格就不公布。”
水质检测次数少,还因检测能力过差。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仅有40%城市有能力检测106项全指标,地级市、县级市全部需要送检,大批县市、乡镇水厂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都不具备。而发达国家至少每月查一次全指标,每天都会检测十几项到二十几项不等的必检指标。
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取代微生物污染成为水质最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