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早在1990年,原卫生部就曾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村改水”工作,试图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难”的问题。
2000年起,中央政府开始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大规模投资。2000-2004年间,累计投入200多亿元,解决了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和原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界定出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3亿人,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为2.26亿人。以当时7.45亿的农村人口总数计算,超过四成的农村居民都面临饮水安全问题。
同年,国务院发布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饮水安全,提出再用两年时间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
此后的十年间,农村饮水问题由饮水解困提高到饮水安全,政府重视的程度与财政投入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总投资达1093亿元,累计解决了2.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58%。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华侨农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规划明确的砷病区、血吸虫疫区等涉水重大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已查明的中重度氟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在此期间,还新增了饮水不安全人口1.96亿,截至2010年底,中国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2.98亿。
其中,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表水、地下水水源水量大幅减少或枯竭,使得一些原本已经通过工程方式解决饮水问题的地区重新返困;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垃圾处理不当等,又加剧了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加之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氟超标、苦咸水和血吸虫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困难重重。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在此背景下出台。中国政府计划,在2015年底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并将集中供水率提高至80%。
这一任务完成了吗?农村饮水主管部门——水利部的最新数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达1768亿元,建设了23万多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和50多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5年来,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58%提高到8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76%,农村供水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均有大幅提高。
公允地说,近年来,我国在农饮水安全领域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投用后,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种种饮水问题。原因何在?
“重建轻管”威胁农饮水安全
多位受访的水业专家、环保组织志愿者均对《经济》记者表示,各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缺乏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得工程效果大打折扣。
顾名思义,“重建轻管”是指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却忽视了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创绿中心的志愿者曾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由于水质不达标、工程前期勘探或设计存在不足、费用过高等,多个村庄的饮水工程被迫中止或在建成后停用。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中心学校,从镇上延伸的自来水引水管道水压不足,供水量难以保证。为解决师生饮水问题,有关部门又在学校内打了一口320米深的水井,但由于井水硬度超标,很快也被废弃。
在湖南省湘潭市荷塘乡正江村,耗资150万元修建的深井及配套管网引水工程仅使用了一年,就因为泵压不足遭到废弃。
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艾家沟村,由于财政资金紧张,无法负担农饮工程的全部费用,而该村人均年收入仅为一两千元,村民亦难以承受户均800元的自来水入户费,即便主管道已经铺到村口,仍然迟迟未能实现自来水入户。
“农村饮水工程的后续运营成本短缺导致难以进行有效的维护,专业管理人员短缺导致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创绿中心“一杯干净水”项目负责人施丽玲在报告中写道。
导致“轻管”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人员匮乏。承担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曲永会曾撰文指出,在省级层面,全国三分之二的水利部门也只有一两人具体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县级层面,编制有限,技术人员少,力量薄弱,工作负荷重而经费不足,这都对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价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重建轻管”的重要因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国家水专项专家组成员刘文君告诉《经济》记者,他曾实地验收过许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对于大多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原则是,所有的工程费用都是国家出,运行费由老百姓自己出,但是,农村很多老百姓喝水从来没有交过钱”。
在全国范围内,虽然大部分工程都按照规划要求,建立了管理机构和水费计量收费制度,但仍有地区实行按人头收费制度,一些地区甚至仍在喝“大锅水、福利水”。根据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农村供水工程普查成果》,除少数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工程水厂征收水费外,其他工程均标记“不收费”。
农饮水工程期待社会资本
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投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3000亿元。分阶段来看,从“十五”到“十二五”,投入资金总额由200亿元上升至1768亿元,增幅明显;但从资金性质上看,几乎全部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
同时,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和自来水普及率均大幅提高,但“重建轻管”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农村饮水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水费征收困难已经极大地削弱了工程的可持续性。
一项由水利部于2011年开展的农村饮水安全有关政策措施调研显示,在21个省(区、市)的2216处不同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中,有八成项目工程年实收水费低于运行成本支出,近96%的工程年实收水费低于工程全成本。
而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要求,到2020年,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要达到90%。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副院长傅琼华测算后指出,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江西未来将投资约416亿元。“这么大的投资,如果只依靠政府,将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为此,她日前呼吁,除了依靠中央、省财政专项补贴和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以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本,推行PPP(即公私合作模式)融资模式,弥合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