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袋装水以一种科学健康饮水方式的姿态,于2005年出现在我国的公众视野中。袋装水采用食品级PE塑料袋包装,而且一次性使用;出水原理是依靠水自身重力,全程不与空气接触,解决了桶装水问题桶循环使用导致的交叉感染和水气置换导致的菌落超标两大顽疾。
各大水企看准袋装水的市场机遇,纷纷投产。目前全国袋装水生产企业已超过百家,各省均有分布。我省袋装水生产企业有12家,居全国之首。其中福州6家,泉州2家,南平、三明、莆田、厦门各1家。
但时至今日,即使在业内公认袋装水市场做得最好的福建,其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我省现有的袋装水企业多数是在原来生产桶装水的基础上转型的,而且大多仍以桶装水为主业。
业内人士称,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渐关注,袋装水打破桶装水一“桶”天下的市场格局将是大势所趋,但近期内想取而代之,并非易事。
瓶颈:不仅仅是价格
十八重溪矿泉水公司总经理郑银来认为,价格是制约袋装水推广的一大因素。
十八重溪矿泉水公司现有一条灌装生产线,全部开动每小时可灌装500袋左右,目前其桶装水与袋装水的生产量比为9∶1。
“价格因素制约了用户的增长。”郑银来说,“同样量的袋装水,要比桶装的贵上几块钱,也难怪用户会选择桶装的。”
福州淼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坤坦言:“专做袋装水的企业,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是赚不到钱的。即使像谷井山泉这样运营较好的水企,也需要其他产业或投融资渠道来弥补亏损。”
他分析说,建一条袋装水生产线成本约需100万元,要收回成本,日销售量须达到800袋/天,然而现在福建市场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400袋/天。
“量最多的源康堂,每天销量也仅300袋左右。这也是水企业兼做桶装水的原因。”
杨建坤认为,虽然袋装水的成本一时难以降低,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选择产品时将不会只考虑价格因素。
2006年,源康堂开始了袋装水推广的尝试,但不幸以失败告终。“把桶装水生产线改造了生产袋装水,在社区、公交、报纸上做广告,向当时的5万桶装水用户推荐袋装水,免费赠送他们饮水机。”杨建坤回忆说。
但当时袋装水饮水机的技术不成熟,出现漏水、串温现象,消费者先后把饮水机退了回来。如今,袋装水饮水机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成了一大难题。
“桶装水已有20多年历史。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先改变人们的健康理念。”杨建坤说。
配送:成最后一道门槛
即便有一天袋装水被用户普遍接受,如何将水及时送到用户家中,也是个挑战。
“配送环节若解决不好,将功亏一篑。”郑银来说,配送将是袋装水行业的最后一道门槛。
据他推测,袋装水时代,多数企业仍将沿用传统的经销商或自建配送队伍的模式,但无论哪一种都投资巨大,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
各家水厂自主开发的饮水机已经在试用阶段,郑银来希望以后采用购水送饮水机的模式来打开市场。“国内饮水机生产企业只有几家,价格很贵,动辄数百上千元,我们打算自己开发,可以把价格控制在100多元,这样就能节省下推广和营销的成本。”郑银来说。
谷井山泉除了借助经销商的渠道,还在福州市区设立了几处水站,方便用户取水,另外在五一广场开设了一家谷井良品体验门店。目前,谷井山泉已将客服物流体系化,采用电话和网络两种模式,通过刷IC卡付款购水,同时利用GPS定位系统将用水位置反馈给就近的配送车辆,便于就近送水上门。
杨建坤认为,在配送环节,可以在小区设立配送站,与物业合作,这样袋装水的配送效率会大大提高。配送成本降低了,“水贵”的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民间发明人沈金钟认为,可以定点设置袋装水自动售卖机的方式减轻配送压力。他主导研制的自动贩售机已经制出了样机,引来饮水机龙头企业安吉尔的关注,后者多次向沈金钟发出合作生产的邀请。
“相当于ATM机,是袋装水在这一片区的中转站,只要在一些地方安放,到时候配送车只要将水送到售卖机处即可,不必挨家挨户送水。”沈金钟说。
杨建坤透露,他在小区设立配送站的想法取得福建恒信融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承波的认可,并承诺,如果项目运作起来,将给予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他。
对于有人担心的因使用袋装水带来的大量塑料如何处理问题,郑银来表示不必担心:“用户自己可以用来做垃圾袋,我们也在回收,用来做成其他塑料商品。”